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,老林已背着竹篓走进了屋后的竹林。露水打湿了他的布鞋,竹叶在头顶沙沙作响,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点,在青石板路上缓缓移动。这片生长了半个世纪的竹林,是他生活的依靠,也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。
老林今年六十有三,脸上的皱纹如同古树的年轮,记录着岁月的痕迹。他的手指粗糙却灵活,轻轻一折,带着晨露的竹笋便应声而断。”要选那种顶尖带黄的,” 他自言自语,”这样的笋才够嫩,炒出来带着清甜。” 竹篓渐渐装满,晨雾也慢慢散去,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,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温暖的轮廓。
村子坐落在山坳里,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,溪上的石拱桥已有百年历史。桥面的青石板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,缝隙里长满了青苔。每天清晨,总会有提着木桶的妇人来溪边浣洗衣物,木槌敲打衣物的声音与潺潺水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最质朴的晨曲。
溪边的老槐树下,王婶支起了小小的早点摊。一张矮桌,几条长凳,锅里的糯米团子冒着热气,甜香在空气中弥漫。”小林,今天的笋新鲜着呢!” 老林路过摊位时笑着打招呼。王婶连忙擦了擦手,接过竹篓里的竹笋仔细挑选:”给我留三斤,中午给孙子做笋烧肉。” 这样的对话,在晨光中的溪边已经重复了几十年。
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。但每到周末,村口的班车总会送来不少城里的游客。他们背着相机,沿着溪边的小路漫步,惊叹于这里的绿水青山,也贪恋着乡间的宁静时光。老林的竹篓里除了竹笋,还多了些山核桃和野生菌,这些带着山林气息的特产,总能换来不错的收入。
正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院子里,老林坐在竹椅上抽烟,看着孙子在晒谷场上追逐蝴蝶。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干辣椒和玉米棒子,金黄的颜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。厨房里传来铁锅碰撞的声音,老伴正在准备午饭,笋烧肉的香气顺着窗户缝钻出来,引得孙子频频回头。
“爷爷,城里的叔叔说我们这里像画一样。” 孙子跑过来,仰着红扑扑的脸蛋说。老林笑着摸摸他的头:”我们住在画里,自己倒不觉得了。” 其实他知道,这风景里藏着的不仅是山水,更是一代代人生活的印记。墙角的石磨早已不用,却被细心地保留着,磨盘上的纹路里,还残留着当年研磨豆浆的香气。
午后的村庄安静下来,只有蝉鸣和偶尔的犬吠。老林带着竹编工具坐在廊下,开始编织竹篮。竹条在他手中翻飞,很快就有了篮子的雏形。这门手艺是父亲教给他的,年轻时靠着编织竹器,他供出了两个大学生。现在虽然不再以此为生,但闲不住的双手总喜欢做点什么。阳光透过廊檐的缝隙落在他的手上,将那些老茧照得清晰可见。
村西头的百年银杏树下,几位老人正聚在一起下棋。青石棋盘被岁月磨得发亮,棋子是用山间的石子打磨而成。楚河汉界两边,老人们时而沉思,时而争论,棋盘上的风云变幻间,藏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。树下的石桌上,放着粗瓷茶壶,茶水在阳光下呈现出琥珀色,散发着淡淡的茶香。
傍晚时分,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,远处的山峦披上了一层暖色。放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沿着溪边奔跑,他们的笑声惊起了溪中的小鱼,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。放牛归来的老汉牵着水牛走过石桥,牛蹄踏在石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,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最动人的乡村暮曲。
老林站在院子里,看着夕阳将竹林染成金色。他想起年轻时在山外打工的日子,城市的高楼大厦虽繁华,却总让他想念家乡的竹林和溪水。退休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到村里,守着这片山水,守着祖辈留下的老屋,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。屋檐下的燕子窝传来雏鸟的叫声,新生命的到来让这个黄昏格外温馨。
晚饭时分,院子里摆上了小桌,笋烧肉、炒青菜、蒸南瓜,都是自家产的食材。孙子狼吞虎咽地吃着,老伴不停地往他碗里夹菜。老林抿着自酿的米酒,看着眼前的景象,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。远处的山林渐渐隐入暮色,星星开始在深蓝色的天空中闪烁,草丛里传来虫鸣,此起彼伏,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。
周末的村子格外热闹,城里来的游客们沿着溪边写生、拍照,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,年轻情侣手牵手散步。王婶的早点摊扩展成了农家乐,院子里摆满了桌椅,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,赞不绝口。老林的竹编篮子成了抢手货,游客们争相购买,说要带回家做纪念。
村支书老李忙着给游客介绍村里的历史,他指着溪边的古树说:”这棵樟树有两百多年了,当年红军长征时,曾在树下歇脚。” 游客们听得入神,纷纷在树下合影留念。村里的老祠堂被改造成了民俗馆,陈列着老农具、旧照片,无声地讲述着村庄的故事。
午后的阳光正好,老林带着几位游客走进竹林。”这片竹林四季都有景致,” 他边走边介绍,”春天采笋,夏天乘凉,秋天看竹影摇曳,冬天赏雪景压枝。” 游客们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听着竹叶的沙沙声,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。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说:”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岁月静好。”
夕阳西下,游客们依依不舍地离开,班车缓缓驶离村庄,留下满车的欢笑和留恋。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老人们在槐树下继续下棋,孩子们在溪边嬉戏,炊烟再次升起,与暮色中的山峦融为一体。老林坐在竹椅上,看着渐渐安静的村庄,心里踏实而温暖。
夜色渐浓,月光洒在溪面上,泛着银色的波光。溪边的路灯亮了起来,柔和的光线照亮了石板路。偶尔有晚归的村民走过,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草丛里的虫鸣更加响亮,与远处的蛙声遥相呼应,构成和谐的夜曲。
老林躺在床上,听着窗外的虫鸣,很快就进入了梦乡。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,和父亲一起在竹林里劳作,阳光透过竹叶洒在父亲的白发上,闪着银光。梦境温暖而真实,仿佛那些逝去的时光从未走远,只是化作了山间的清风,林中的晨露,永远陪伴在身边。
清晨再次来临,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,老林睁开眼睛,听见了窗外的鸟鸣。新的一天开始了,竹林在等待他的到来,溪水在继续歌唱,村庄在晨曦中苏醒。这平凡而美好的日子,如同山间的清泉,缓缓流淌,滋养着生命,也温暖着岁月。
在这片山水之间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传统与现代交融并存。老人们守着岁月,孩子们迎着朝阳,每一个日出日落都充满希望,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生机。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,却有着最动人的人间烟火,在青山绿水间静静绽放,温暖而绵长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山水间的人间烟火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3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