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事三叠:春山、竹篓与月光杯

**茶事三叠:春山、竹篓与月光杯

晨露在雀舌状的叶尖凝结成透明的诗行,山雾正漫过青灰色的瓦檐。挎竹篓的采茶女踩着露水走进茶园时,指尖轻颤如蝶翼点过新绿,沾着的不是泥土,是整座山的呼吸。

一、春山有信

清明前的茶林是被晨雾泡软的宣纸,每片舒展的嫩芽都洇着淡青色的墨痕。老茶农说,真正的好茶总藏在云深之处,需得在太阳还没咬碎晨露时采撷。于是竹篓里的新叶便带着夜的微凉,叶背上细密的绒毛裹着山岚的清冽,像偷藏了半座山的春天。

山风穿过茶丛时会哼起古老的调子,与采茶女腕间银铃的叮当撞个满怀。她们的指尖比蝴蝶更懂分寸,只采那片最饱满的一芽两叶,留下的枝条还要在阳光下继续舒展。竹篓渐渐鼓起来,像盛了整个山谷的鸟鸣,沉甸甸的绿在竹篾间晃荡,晃出些湿润的诗意。

暮色漫上山坡时,最后一片茶叶落进竹篓。采茶女坐在青石板上歇脚,发间别着的野菊沾着茶汁的清香。远处竹楼升起的炊烟与山雾纠缠,恍惚间分不清哪缕是人间烟火,哪缕是草木精魂。

二、竹篓藏月

杀青的铁锅烧得发红时,竹篓里的新叶正散发着微醺的草气。老师傅的手掌在滚烫的锅里翻动,像在安抚一群躁动的春芽,青叶在高温中蜷缩、褪色,把青涩揉进渐渐沉稳的暗绿里。

揉捻是茶与手的私语。茶团在掌心滚动,汁液顺着指缝渗出,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被唤醒的芬芳。年轻学徒总掌握不好力道,老师傅便说:“要像托着刚出壳的雏鸟,既不能让它溜走,又不能捏碎了它的魂。”

晾晒的竹匾铺满晒谷场,茶叶在阳光下舒展筋骨,把春山的雾气、晨露的清冽、指尖的温度都酿成琥珀色的香。风过时,匾里的叶尖轻轻颤动,像无数只小手在挽留最后一缕阳光。

月光爬上屋檐时,炒茶师傅仍在灶前忙碌。火光映着他布满皱纹的脸,锅里的茶叶翻滚着,把月光也炒成了细碎的银毫。竹篓空了,却盛满了整个春天的魂魄。

三、杯盏光阴

紫砂壶在茶案上卧着,像一尊沉默的山。沸水注入时,茶叶在水中苏醒,舒展的姿态与春日枝头别无二致。第一泡的茶汤浅碧如溪,杯沿浮着的热气里,仿佛能看见采茶女走过的青石板路。

茶人执杯的手势轻缓,仿佛托着易碎的光阴。茶汤入口,先是微涩如晨露沾衣,继而回甘似山樱绽放,最后留在舌尖的,是云雾漫过茶林的清寂。窗外的雨敲打着芭蕉,与杯底的余温交织成诗,恍惚间,春山的风、竹篓的香、炒茶人的汗,都融在了这一盏光阴里。

茶过三巡,话题漫过茶史。从陆羽的《茶经》到苏轼的茶词,从茶马古道的驼铃到现代茶席的雅趣,每一片茶叶都藏着千年的故事。老茶人说:“茶是有记忆的,你善待它,它便在杯盏里,为你重现整个春天。”

暮色染透窗棂时,茶盏已凉。但唇齿间的余香仍在流转,像春山的云雾未曾散去,像竹篓里的新绿未曾褪色,像月光下的炒茶声,还在时光深处轻轻回响。

茶的故事,从来不止于一杯茶汤。它是春山对人间的馈赠,是竹篓对光阴的收藏,是杯盏里流转的岁月长歌。当我们在茶席间静坐,与一片茶叶相遇,其实是与整个春天的魂魄,与千百年的光阴,温柔相拥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茶事三叠:春山、竹篓与月光杯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6060.html

(0)
上一篇 12小时前
下一篇 12小时前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362039258#qq.com(把#换成@)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0:30-16:30,节假日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