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小时候住老房子,夏天总有些不速之客 —— 老鼠。有天傍晚,我正趴在桌上写作业,眼角余光瞥见一只灰溜溜的影子从墙角窜过,“妈呀!” 我吓得笔都掉了。爷爷闻声赶来,眯着眼观察片刻,突然一拍大腿:“关门,今天非得把这小东西逮住不可!” 说着就把前后门都闩上,连窗户也用纱网挡得严严实实。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历 “关门打狗” 的场景,只不过对象换成了老鼠。
爷爷找来竹竿,奶奶举着扫帚,我则负责在一旁呐喊助威。那只老鼠在屋里慌不择路地乱窜,一会儿钻进衣柜底下,一会儿又窜到餐桌腿旁。爷爷不紧不慢地把家具一点点挪开,压缩着老鼠的活动空间。奶奶则像个经验丰富的猎手,总能预判老鼠的逃跑路线,挥舞着扫帚精准拦截。我看着这场热闹的 “人鼠大战”,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,却又忍不住觉得有趣。
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,那只老鼠被我们逼到了墙角的纸箱后面,再也没地方可躲。爷爷眼疾手快,用竹竿轻轻一挑,就把纸箱掀开,奶奶顺势用扫帚按住了老鼠。“抓到啦!”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。爷爷笑着说:“你看,对付这种小东西,就得把它的退路堵死,这就叫关门打狗,让它插翅难飞。” 那时候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深意,只觉得这种围堵的方法特别管用。
后来长大了,才发现 “关门打狗” 不仅是捉老鼠的妙招,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智慧。去年夏天,邻居家的小孩在楼下玩滑板,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花盆撞碎了。那孩子吓得撒腿就跑,王奶奶气得在后面直跺脚。我正好路过,赶紧拦住王奶奶:“您别急,我知道那孩子住哪栋楼,咱们这就去找他家长说说。”
王奶奶跟着我来到那栋楼下,我让她在单元门口等着,自己先上楼打听。果然,那户人家正在家里吃饭,孩子缩在沙发上不敢说话。我敲开门说明情况,孩子的爸爸赶紧道歉,还非要赔偿王奶奶的花盆。王奶奶见对方态度诚恳,气也消了大半,说:“赔偿倒不用,就是得让孩子知道做错事要承担责任,不能跑。” 这件事让我明白,遇到问题不能让对方溜之大吉,及时把 “门” 关上,才能把事情妥善解决。
在工作中,我也遇到过需要 “关门打狗” 的情况。有一次,我们部门负责的项目出了点纰漏,客户那边催得紧。经理没有急着责怪大家,而是召集所有人开紧急会议,把项目资料都摊在桌上,逐个环节排查问题。“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,” 经理说,“咱们把所有可能的漏洞都堵上,把问题控制在咱们内部解决,绝不能让客户觉得咱们不靠谱。”
接下来的三天,我们团队几乎都泡在办公室里,每个人负责一块内容,相互检查把关。就像当年爷爷围堵老鼠一样,我们把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个个找出来,逐个击破。最后提交给客户的方案不仅弥补了之前的纰漏,还比原来完善了不少,客户满意得当场就签了后续合作的合同。事后经理说:“遇到问题不可怕,关键是要及时把‘门’关上,不让问题扩散,这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。”
说起 “关门打狗”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前年帮姑姑抓骗子的事。姑姑退休后迷上了保健品,有天接到一个电话,说她中了大奖,只要交一千块钱手续费就能领一台价值万元的按摩仪。姑姑心动得差点就转钱了,幸好先给我打了个电话。
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劲,赶紧让姑姑别挂电话,也别答应对方任何要求。“您就说手机快没电了,让他留下姓名和公司地址,说等下充上电再联系他。” 我在电话里教姑姑应对。同时,我立刻上网查那个电话号码,发现已经被很多人标记为诈骗电话。挂了姑姑的电话后,我马上报警,把骗子的电话号码、所说的公司名称都告诉了警察。
没过多久,警察就回复说已经锁定了那个诈骗团伙的位置,正在部署抓捕。“幸好你们及时提供了信息,还稳住了对方,” 警察说,“这就像关门打狗,让他们想跑都跑不掉。” 后来听说那个诈骗团伙被成功端掉,不少老人的养老钱都追了回来。姑姑后怕地说:“多亏了你反应快,不然我这养老钱就打水漂了。”
其实 “关门打狗” 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情上,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随处可见。小时候听评书,里面经常有 “关门打狗,瓮中捉鳖” 的桥段。敌我双方交战时,聪明的将领总会先切断敌军的退路,占据有利地形,然后再发起进攻,这样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。这其实就是 “关门打狗” 在军事策略上的运用,只不过我不能细说那些具体的战役。
在体育比赛中,也能看到 “关门打狗” 的战术。记得有次看篮球比赛,最后几分钟双方比分咬得很紧,落后的一方急于追分,频频发起进攻。领先的球队却不慌不忙,故意放慢节奏,收缩防守,把对方的进攻路线都封死。每当对方球员突破到篮下,总会被好几名防守队员围堵,根本没机会投篮。这种战术就像把 “门” 关上,让对方的进攻无从下手,最终赢得了比赛。
生活中的 “关门打狗”,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:遇到麻烦时,先别急着慌乱,而是冷静分析形势,找到问题的关键,然后采取措施切断问题扩散的渠道,把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,再逐步解决。就像治水一样,不能任由洪水泛滥,而是要先筑堤围堰,把洪水控制住,再慢慢疏导。
不过,“关门打狗” 也不是说要把事情做得太绝。去年冬天,小区里来了只流浪狗,总在垃圾桶附近觅食,有时候还会吓到小孩。物业想把它赶走,居民们意见不一,有人觉得可怜,有人觉得危险。后来大家商量决定,先把小区的几个侧门关上,不让狗跑到外面的马路上,然后在指定的地方给它搭了个窝,每天有人轮流喂食。同时联系了动物救助站,最后把狗送到了收容所。这样既解决了流浪狗扰民的问题,又没有伤害到它,算是一种温和的 “关门打狗” 吧。
在学习上,“关门打狗” 的方法也很管用。有段时间我准备考试,总是觉得知识点太多记不住,越学越没信心。后来老师教我们一种方法:把厚厚的教材按章节拆开,每天集中精力攻克一个章节,不把这个章节的内容吃透绝不往下学。就像关门打狗一样,把每个知识点都逐个击破,而不是囫囵吞枣地一遍遍地翻书。
我试着用这种方法学习,果然效果好多了。每天只专注于一个小目标,完成后再进入下一个,就像爷爷当年一点点缩小老鼠的活动范围一样。最后考试的时候,那些知识点记得特别牢固,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。这让我明白,不管做什么事,只要掌握了 “关门打狗” 的精髓 —— 集中力量,逐个解决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记得有次回老家,看到爷爷在院子里修理农具,我又想起了当年一起捉老鼠的事。“爷爷,您还记得那次我们一起抓老鼠吗?您说那叫关门打狗。” 爷爷放下手里的锤子,笑着说:“当然记得,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到啥时候都管用。不管是对付老鼠,还是处理别的事,道理都一样:遇到问题别让它跑了,把它圈起来慢慢解决,总能找到办法。”
爷爷的话让我恍然大悟,原来 “关门打狗” 不仅仅是一种方法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告诉我们遇到问题不要逃避,要主动出击,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;它教会我们做事要专注,集中力量解决眼前的问题,而不是贪多求快;它也提醒我们要留有余地,既要解决问题,又不能做得太绝,要把握好分寸。
现在想想,生活中处处都有 “关门打狗” 的影子。家里水管漏水了,先关总闸再修理,这是 “关门打狗”;发现电脑中毒了,先断网再杀毒,这也是 “关门打狗”;甚至连教育孩子,发现坏习惯及时纠正,不让小毛病变成大问题,同样是 “关门打狗” 的智慧。
这种智慧不是要我们变得凶狠,而是要我们学会理性和担当。它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慌乱,而是有条不紊地采取措施;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再退缩,而是勇敢地迎上去解决;让我们在处理矛盾时不再逃避,而是主动承担起责任。
那些年一起 “关门打狗” 的日子,不仅给我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回忆,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无论是捉老鼠、抓骗子,还是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,“关门打狗” 的智慧都在指引着我。它就像一把钥匙,能打开生活中很多难题的大门;它又像一盏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,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。
生活还在继续,未来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“老鼠” 和 “骗子”,但我知道,只要记住 “关门打狗” 的智慧,沉着应对,主动出击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这种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,远比书本上的道理更生动、更实用,也更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那些年,我们一起 “关门打狗” 的日子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1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