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头那点热闹事儿:骂狗打鸡猪在笑

村口老王家的大黄狗又闯祸了。清晨五点半,李婶刚把晒在竹竿上的腊肉挂好,转身去灶房添柴火的功夫,就听见院里传来 “哐当” 一声响。她三步并作两步冲出来,正瞧见大黄狗叼着半块腊肉蹿出院门,油乎乎的肉皮还在地上拖出道歪歪扭扭的油痕。“你个挨千刀的畜生!” 李婶叉着腰站在门槛上,嗓门亮得能穿透三条街,“昨天偷张婶家的鸡蛋,今天啃我家的腊肉,再让我逮着非打断你的狗腿不可!” 大黄狗早没了踪影,倒是墙头上蹲着的芦花鸡被惊得扑棱棱飞起,扑腾着翅膀溅了李婶一裤腿鸡毛。

这场景在咱村不算新鲜。自打村里通了水泥路,年轻人多半进城打工,留下的老人们反倒把日子过成了连续剧,每天的剧情都少不了鸡鸭猫狗这些 “主角”。就说李婶骂狗这事儿,街坊四邻隔着院墙都听得真切,张叔在自家院里喂猪,听见动静探出头来乐:“老李婶,你家腊肉香得连狗都扛不住,改天我也得讨块尝尝。” 李婶被逗得消了气,笑着回嘴:“你家那头老母猪才嘴馋,上次把我种的白菜啃了半垄,我还没找你算账呢!”

说到张叔家的老母猪,那可是村里的 “明星”。这头黑白花的母猪养了五年,下过四窝猪仔,每回都能卖个好价钱。但它有个坏毛病,总爱趁人不注意拱开猪圈门,溜达到菜地里撒欢。前阵子刚下过雨,王大爷种的黄瓜架被它拱塌了半架,嫩生生的小黄瓜滚得满地都是。王大爷气得拿竹扫帚追了半条街,老母猪却不慌不忙地迈着小碎步,时不时还回头哼哼两声,那模样竟像是在偷笑。最后它钻回猪圈,趴在稻草堆里直哼哼,圆滚滚的肚皮一鼓一鼓,张叔趴在猪圈墙上数着:“你这老东西,今天又拱坏了谁家的菜?这月的饲料钱都不够赔的!” 话音刚落,猪圈里的三头小猪仔就挤过来吃奶,老母猪甩甩尾巴,把肥硕的身子往草堆里埋得更深,仿佛这样就能躲过主人的数落。

村西头的刘奶奶养了二十多只鸡,个个膘肥体壮,下的鸡蛋又大又红。但这些鸡也是 “惹祸精”,尤其那只领头的大公鸡,每天天不亮就站在柴垛上打鸣,声音洪亮得能把全村人叫醒。更气人的是,它们总爱结队溜进别人家的院子刨土找食,王婶家新种的菠菜地被刨得像筛子,气得她找刘奶奶理论。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,说着说着就笑了 —— 刘奶奶答应赔两斤鸡蛋,王婶则说要教她给鸡圈装个结实的门。

那天午后,王婶真带着锤子钉子来帮忙修鸡圈。刘奶奶搬来小板凳坐着看,嘴里念叨:“这些鸡啊,比我那孙子还淘气。前阵子把李婶晒的干辣椒啄了一地,害得她炒菜没辣椒,追着鸡骂了一下午。” 王婶锤着钉子笑:“可不是嘛,上次我看见李婶追鸡,手里挥着扫帚跑,鸡飞狗跳的,把墙根晒太阳的老黄猫都惊得直炸毛。” 正说着,几只芦花鸡试图从破损的篱笆缝里钻出去,王婶眼疾手快抓住一只,照着鸡屁股轻轻拍了两下:“让你们再捣蛋,再跑就把你们炖成鸡汤!” 被打的鸡咯咯叫着扑腾,其他鸡吓得缩回了脑袋,蹲在墙角探头探脑,那委屈巴巴的模样逗得两位老人直乐。

猪圈里的老母猪像是听见了笑声,也跟着哼哼起来。张叔提着猪食桶走过来,刚把泔水倒进石槽,老母猪就带着小猪仔们抢食吃,吧唧嘴的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。“你看它那德行,” 张叔指着老母猪笑,“刚才李婶骂狗的时候,它就趴在那儿哼哼,我看是在笑话大黄狗没叼着腊肉跑快点。” 这话引得王婶和刘奶奶都凑到猪圈边看,老母猪似乎知道在说它,抬起头眨眨小眼睛,嘴里还叼着半根白菜帮,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让大家笑得更欢了。

村里的动物们就像通人性似的,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添点热闹。去年秋收时,李婶家晒在场上的玉米被麻雀偷食,她挥着竹竿赶麻雀,大黄狗不知从哪儿跑出来,跟着她一起在玉米堆旁转圈,结果把玉米踩得满地都是。李婶又气又笑,捡起根玉米棒假装要打,大黄狗立刻夹着尾巴躲到张叔身后,害得张叔被溅了一身玉米粒。这事成了村里的笑谈,好些日子大家见了李婶就问:“今天没跟大黄狗打架啊?”

张叔家的老母猪也有过 “光辉事迹”。前年冬天它下猪仔,恰逢降温,张叔怕小猪冻着,连夜在猪圈里搭了个保温棚。谁知老母猪不领情,半夜拱开棚子把小猪仔都赶到自己肚皮底下,害得张叔白忙一场。第二天他蹲在猪圈边叹气,老母猪却得意地哼哼,仿佛在说 “我的孩子我做主”。后来这事儿传到城里,张叔的儿子特意买了台取暖器寄回来,现在猪圈里暖和得很,老母猪整天懒洋洋地趴着,见了人就摇尾巴讨食。

刘奶奶的鸡群更是趣事不断。有只母鸡特别 “聪明”,总把蛋下在王大爷的柴房里,刘奶奶每天都要去柴房捡蛋,王大爷索性在柴房角落铺了层稻草,成了那只母鸡的 “专属产蛋区”。那天王大爷劈柴,不小心把母鸡下的蛋碰碎了,急得他赶紧往刘奶奶家送了十个鸡蛋赔罪。刘奶奶笑着说:“它自己选错地方下蛋,该罚!不过看在你这么诚恳的份上,今晚来我家喝鸡蛋羹。”

这些鸡飞狗跳的日常,把村里的日子串成了温暖的链条。年轻人过年回家时,总爱听老人们讲这些趣事,手机里存满了鸡鸭猪狗的照片。李婶的孙子在城里读大学,每次视频都要问:“奶奶,大黄狗又偷东西了吗?张爷爷家的老母猪下崽没?” 李婶就会指着手机屏幕给动物们 “点名”,大黄狗听见声音会凑过来蹭屏幕,老母猪则在猪圈里哼哼,仿佛在跟屏幕里的孩子打招呼。

秋末的午后,阳光暖暖地洒在村庄上。李婶坐在院子里择菜,大黄狗趴在她脚边打盹,尾巴还时不时扫过她的布鞋。张叔扛着锄头从门前经过,笑着说:“今天你家狗没闯祸?” 李婶白了他一眼:“昨晚给它煮了腊肉汤,现在正乖着呢。倒是你家老母猪,刚才又在菜地里拱了个坑。” 张叔一拍大腿:“我说怎么找不着它,这就去把它揪回来!” 他刚走到猪圈边,就看见老母猪正趴在墙根晒太阳,小猪仔们围着它打闹,见了张叔也不躲闪,反而哼哼着要食吃。

墙头上的芦花鸡咯咯叫着飞过,把几粒鸡屎拉在了张叔的草帽上。张叔摘下草帽抖了抖,笑着骂:“你们这些鸡也欺负人,看我明天不给你们剪翅膀!” 这话被正在喂鸡的刘奶奶听见了,隔着院墙回:“你敢剪我家鸡翅膀,我就把你家猪食倒沟里去!” 院子里立刻传来一阵笑声,惊得猪圈里的老母猪直起身,似乎在好奇发生了什么热闹事。

夕阳西下时,炊烟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。李婶把炒好的腊肉端上桌,大黄狗蹲在桌边流口水,被她轻轻踢了一脚:“馋嘴的东西,今天表现好,赏你块骨头。” 张叔提着半袋新摘的白菜送来,刚进门就被芦花鸡围攻,菜叶掉得满地都是。“你看你一来就添乱,” 李婶笑着给他递筷子,“快坐下吃饭,尝尝我家腊肉,比被狗叼走的那块香多了。” 张叔刚坐下,就听见猪圈方向传来猪叫声,两人走到门口一看,老母猪正站在猪圈门口,眼巴巴地望着院里的灯光,仿佛也想来凑凑热闹。

夜色渐浓,村庄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和猪哼声。这些陪伴着老人的动物们,就像村庄的脉搏,用它们的方式维系着乡村的生机。骂狗的吆喝声、赶鸡的脚步声、猪栏里的哼唧声,交织成最动听的乡村夜曲,让每个寻常的日子都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。

或许在别人眼里,这些鸡飞狗跳的琐事不值一提,但在咱村人心里,正是这些骂狗打鸡猪在笑的热闹场景,让留守的日子不再孤单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猪圈,当傍晚的炊烟引来归家的鸡鸭,这些鲜活的生命就成了村庄最温暖的底色,把简单的日子过成了值得回味的故事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村头那点热闹事儿:骂狗打鸡猪在笑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186.html

(0)
上一篇 1天前
下一篇 1天前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362039258#qq.com(把#换成@)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0:30-16:30,节假日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