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里鸡叫猪哼哼,日子过得有奔头

![六畜兴旺场景图:阳光下的农家院落里,鸡群在篱笆边啄食,母猪带着小猪在圈舍旁嬉戏,黄牛在槽边甩着尾巴吃草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]

清晨五点刚过,王家屯的李建国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叫醒了。芦花鸡扑棱着翅膀跳上柴垛,扯着嗓子开始打鸣,猪圈里的老母猪哼哼着拱着食槽,栏里的黄牛甩着尾巴甩飞了落在背上的苍蝇。他披上外套走出屋,看见媳妇正往鸡窝里添玉米粒,朝阳透过树梢洒在院子里,把鸡粪的腥气、猪栏的臊味和草料的清香揉在一起,这是他闻了大半辈子的 “好日子味道”。在咱老百姓心里,院里鸡叫猪哼哼,栏里牛羊壮实实,就是最实在的兴旺景象。

六畜里头,鸡是最亲近人的。农村人家不管院子大小,总得养几只鸡。天刚蒙蒙亮,公鸡就准时上岗打鸣,比闹钟还靠谱。母鸡更是家里的 “小银行”,每天下的鸡蛋要么给上学的娃补营养,要么攒起来换油盐。李建国的媳妇总说:“你看那芦花鸡,下蛋前在院子里转着圈咯咯叫,那是在报喜呢。” 小鸡仔刚孵出来的时候像一团团黄绒球,跟在母鸡身后啄米吃,下雨的时候钻到母鸡翅膀底下躲雨,看得人心都软了。到了过年,杀只肥鸡炖一锅,油花浮在汤面上,撒把葱花端上桌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啃鸡腿,那股香劲儿能记一整年。

猪在农家院里是 “重量级选手”,也是衡量日子好坏的硬指标。李建国的猪圈在院子东头,用青石垒的墙,水泥抹的地面,干净又通风。去年秋天抓来的小猪仔,现在已经长得圆滚滚的,每天三顿吃着玉米、麸皮和野菜混合的饲料,吃饱了就躺在稻草堆里打盹。“这猪再有俩月就能出栏,最少能卖八千块,够给娃交学费还能添台新冰箱。” 李建国拍着猪栏的栏杆,看着猪们哼哧哼哧吃食的样子,眼里全是笑意。过去农村养猪讲究 “一年一头猪,吃穿不用愁”,现在虽然养殖条件好了,但杀年猪依然是村里的大事。腊月里选个晴天,邻里乡亲来帮忙,杀了猪分肉、灌香肠、腌腊肉,院子里飘着肉香,孩子们围着灶台转,热闹得像是提前过年。

院子西头的牛棚里住着老黄牛 “老黄”,这是李建国家的功臣。春耕时它拉着犁耙在田里深耕,秋收时拉着板车运粮食,平时不用下地就拴在棚里吃草。老黄通人性,见李建国过来就会蹭他的胳膊,给他看刚长出来的新牛角。“现在村里有了拖拉机,但春播时还是得靠老黄。” 李建国给老黄添着新铡的麦秸,“机器进不了的小块地,还得它来帮忙。再说养着牛,地里的秸秆能垫圈,牛粪能肥田,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循环理儿。” 农闲的时候,孩子们喜欢骑在老黄背上玩,它温顺地慢慢走,从不会欺负小孩。在农村,牛不仅是劳动力,更是家里的一份子,谁家的牛养得壮,谁家的田地就长得好。

羊圈在院子角落,二十多只绵羊和山羊挤在一起,见人过来就咩咩叫着往前凑。李建国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回村搞起了生态养殖,这些羊吃的是山坡上的野草和地里的玉米秸秆,喝的是山泉水,肉价能卖得比普通羊肉高一半。“你看这山羊多能跑,每天放出去满山跑,肉紧实得很。” 儿子拿着树枝赶着羊群往山坡走,“现在城里人就认这种散养的,说是吃着香还健康。” 母羊下崽的时候最让人忙活,半夜里可能就会听到小羊羔的叫声,得赶紧起来给刚出生的羊羔擦干身子,要是赶上降温还得用棉絮裹着保暖。看着小羊羔摇摇晃晃地找奶吃,再弱的生命也透着一股子韧劲。

马和驴现在农村养的少了,但在张家庄的王老汉家,还养着一匹枣红马和一头灰驴。老马是以前赶车留下的,现在主要用来拉磨,驴则负责驮东西。“机器磨的面不如石磨磨的香,逢年过节邻里都来借磨盘用。” 王老汉给马槽里添着黑豆,“这老马通人性,拉磨的时候不用人看着,自己就知道转圈,到点还会停下来等你添料。” 驴的脾气虽倔,但干活实在,山路不好走的时候,驮化肥、运粮食全靠它。农闲时王老汉会骑着马到河滩遛弯,马蹄踏在沙子上沙沙响,恍惚间还能想起年轻时赶车跑运输的日子。这些老伙计陪着主人走过风风雨雨,成了乡村记忆里的鲜活符号。

六畜兴旺从来都不只是牲畜数量多,更是过日子的精气神。在农村,看一户人家过得怎么样,不用看存折,看看院子里的禽畜就知道。鸡飞狗跳说明家里热闹,猪肥羊壮代表收成不错,牛马健壮意味着农活不愁。李建国常说:“这些牲口就像家里的温度计,你对它们上心,它们就给你长肉下蛋;你糊弄它们,日子就过得松松垮垮。” 每天喂料、清粪、垫圈,虽然辛苦,但看着鸡一天天下蛋,猪一天天变肥,心里就踏实。这种踏实劲儿,是城里超市里包装好的肉蛋给不了的,那是亲手耕耘换来的希望。

六畜兴旺还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。鸡吃虫能减少庄稼虫害,猪吃泔水解决厨余垃圾,牛驴干活节省人力,羊啃杂草能清理田埂,狗能看家护院。这种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,让农村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。李建国的院子里,猪粪牛粪堆在沼气池里,产气能做饭点灯,沼渣能当肥料;鸡粪拌着秸秆发酵后喂猪,一点都不浪费。“以前老人说‘一猪二蚕三六畜’,就是说养猪最划算,能把家里的废物都变成宝。” 现在村里推广生态养殖,年轻人用手机查养殖技术,把老法子和新科技结合起来,牲口养得更壮,环境也更干净了。

在传统节日里,六畜更是少不了的主角。春节贴春联,“六畜兴旺” 是必不可少的横批;端午包粽子时,要用新收的糯米喂鸡,祈求来年鸡多下蛋;中秋杀鸭待客,寓意团圆美满;冬至吃羊肉汤,说是能暖一冬天。孩子满月要送红鸡蛋,结婚要杀喜猪,老人过寿要炖鸡汤,这些习俗里都藏着对六畜的依赖和感恩。李建国的孙女满月时,媳妇煮了一百个红鸡蛋分给乡亲,蛋壳染红了放在竹篮里,看着就喜庆。“这鸡蛋不能自己留,得分给街坊邻居,让大家都沾沾喜气。” 这种朴素的分享,让六畜兴旺的喜悦传遍整个村庄。

随着时代发展,六畜兴旺的模样也在悄悄改变。以前家家户户散养,现在出现了规模化的养殖合作社;过去靠经验喂料,现在用科学配方;以前赶牲口靠吆喝,现在用监控看圈舍。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李建国所在的村子,年轻人成立了养殖协会,统一防疫、统一销售,还开了网店卖土鸡蛋和腊肉,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“现在养牲口不光靠力气,还得动脑子。” 李建国看着儿子在电脑前回复客户咨询,“但不管怎么变,把牲口养好,让日子过好的心思没变。” 生态养殖、绿色农业成了新潮流,六畜兴旺有了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内涵。

傍晚时分,李建国给牲口们添了最后一遍料。夕阳把院子染成金色,芦花鸡已经钻进鸡窝准备睡觉,猪吃饱了躺在圈里打呼,老黄牛慢条斯理地嚼着草料。媳妇在厨房忙碌着,锅里炖着的排骨咕嘟作响,孙女拿着玉米棒追着鸡跑,笑声洒满了整个院子。远处传来邻居家的狗叫声,混着晚归牛羊的铃铛声,构成了乡村最动听的交响乐。李建国点起一支烟,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,心里盘算着明年再扩大些养殖规模,给儿子添台新的铡草机。

这就是咱老百姓的日子,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在鸡叫猪哼、牛耕羊跑里藏着最实在的幸福。六畜兴旺不只是牲畜肥壮,更是烟火气里的踏实,是汗水浇灌的希望,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底气。就像村口老槐树上的对联写的那样:“春种秋收皆如意,鸡肥猪壮尽平安”,这简单的期盼里,藏着中国人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生活理想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院里鸡叫猪哼哼,日子过得有奔头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180.html

(0)
上一篇 1天前
下一篇 1天前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362039258#qq.com(把#换成@)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0:30-16:30,节假日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