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角的野草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,砖缝里挤着、墙根下钻着,哪怕被车轮碾过、被行人踩过,一场雨过后又挺直了腰杆。这世上最动人的力量,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顺遂,而是在泥泞里挣扎着也要向上生长的倔强。自强不息这四个字,听着像句老掉牙的道理,可真要咂摸起来,藏着的全是普通人过日子的底气。
自然界早就把生存的智慧写在了风里。沙漠里的胡杨能在零降雨的环境里活三千年,死了三千年不倒,倒了三千年不朽,靠的不是等待绿洲,而是把根系扎进百米深的沙层;悬崖上的迎客松顶着狂风生长,枝干被吹得扭曲却始终向阳,因为它知道抱怨山高风急没用,唯有把每一寸树皮都长成铠甲。植物尚且懂得在绝境中为自己寻生路,人更该明白,指望别人浇水施肥的日子长不了,自己扎根土壤、汲取养分,才能活得扎实。
翻开历史书,那些被记住的名字大多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。司马迁在狱中受刑后没有消沉,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写下《史记》,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 的信念支撑着他熬过无数个漫漫长夜。他没有因为命运的重击就趴下,反而把痛苦酿成了文字的甘泉,滋养了后世千年。李时珍跋山涉水三十七年,亲尝百草、走遍名山大川,三易其稿才完成《本草纲目》,路上遇到过毒蛇猛兽,遭遇过质疑嘲讽,可他心里那盏 “救死扶伤” 的灯从没灭过。这些人不是天生的英雄,只是在命运的暴雨里,选择了做自己的屋檐。
民间的智慧里更藏着自强不息的密码。陕北的信天游唱了千百年,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” 的背后,是陕北人在黄土高坡上开垦梯田、打坝淤地的坚韧;徽州的马头墙立了几百年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 的困境中,徽商靠 “徽骆驼” 精神走南闯北,创下 “无徽不成镇” 的传奇。这些不向环境低头的故事,告诉我们自强不息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把 “难” 字拆开,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坚持。
现代生活里,自强不息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上演。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从一个普通的快递员变成了医护人员的 “后勤部长”,没有惊天动地的能力,却凭着 “能帮一点是一点” 的信念,组织起志愿者团队,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出行、吃饭问题。他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可这看似平凡的坚持里,藏着一个普通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。外卖骑手雷海为在送餐间隙背诵古诗词,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舞台上夺冠,有人说他运气好,可只有他自己知道,那些在街头巷尾、风雨途中积累的诗词功底,是怎样支撑着他在平凡生活中保持对美好的向往。
职场上的自强不息更是随处可见。张桂梅校长在大山里创办女子高中,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,改变了两千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。她身患多种疾病,却每天凌晨五点起床,深夜一点才休息,有人问她图什么,她说 “我想让山里的女孩能走出大山”。这份看似固执的坚持,背后是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坚信,是在困难面前 “不认输、不放弃” 的韧劲。科研工作者颜宁在海外取得成就后选择回国,在深圳创办医学科学院,她说 “我想把最前沿的科研带给祖国”。面对科研路上的重重挑战,她带领团队日夜攻关,用行动诠释着 “科研报国” 的自强不息。
生活不会一帆风顺,每个人都会遇到沟沟坎坎。有人因为失业而迷茫,有人因为疾病而痛苦,有人因为失败而沮丧。可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,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。邻居王阿姨中年丧夫,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,她白天在超市打工,晚上去做保洁,周末还要摆地摊,有人劝她改嫁算了,她总是笑着说 “靠人不如靠己,孩子们看着呢”。如今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,她依然在努力工作,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艰辛,却也闪着生活的光彩。她说最难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,可看着孩子期盼的眼神,就觉得再难也要扛下去。
自强不息不是和别人比高低,而是和自己较劲。运动员苏炳添在三十岁时依然坚持训练,为了提高 0.01 秒的成绩,他改变起跑脚,重新学习跑步技术,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 9 秒 83 的亚洲纪录。他说 “年龄不是界限,真正的对手是自己”。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,正是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。普通人的生活里没有奥运赛场,但同样需要这种和自己较劲的精神:学生为了梦想熬夜苦读,工人为了技术精益求精,农民为了丰收辛勤耕耘,这些看似平凡的努力,都是自强不息的生动注脚。
自强不息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在学习中成长。齐白石先生早年是木匠,二十七岁才开始学画,他说 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,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,六十岁后还在不断改变画风,最终成为一代国画大师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自强不息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断吸收新知识、新技能,在学习中完善自己。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,更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的热情,无论是学习新的职业技能,还是培养新的兴趣爱好,都是在为自己积蓄力量,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。
家庭中的自强不息同样重要。和睦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,而是在矛盾中学会包容;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困难,而是在困难面前携手同行。电视剧《人世间》里的周家,经历了上山下乡、企业改革等时代变迁,一家人有过争吵、有过分离、有过困难,但始终相互扶持、努力生活,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这份在风雨中相互支撑的坚韧,正是家庭层面自强不息的体现。每个家庭都会遇到难题,关键是要有共同面对的勇气,有一起努力的决心,这种 “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” 的合力,就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。
自强不息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在互助中前行。抗疫期间,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,医护人员冲锋在前,志愿者默默奉献,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,他们或许只是平凡的个体,却在相互支撑中汇聚成强大的力量。这种 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 的团结,不是依赖他人,而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,在集体的力量中实现个人的价值。真正的自强不息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懂得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,在相互扶持中共同进步。
年轻人更需要明白自强不息的意义。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,啃老、躺平不是长久之计,唯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,才能活得有尊严、有价值。大学生毕业找工作,可能会遇到挫折;年轻人创业,可能会遭遇失败;刚步入社会,可能会感到迷茫。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重要的是在挫折中总结经验,在失败中汲取教训,在迷茫中找到方向。就像小树需要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,年轻人也需要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,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文化传承中的自强不息更值得我们珍视。京剧演员王佩瑜从小苦练基本功,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承京剧文化,她说 “京剧需要创新,但更需要坚守”。在她的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京剧,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非遗传承人李芳清坚守皮影戏技艺六十多年,从最初的走街串巷表演到如今在舞台上展示,她说 “只要有人看,我就一直演下去”。这些文化传承者用自己的坚守告诉我们,自强不息也是对传统的守护,是让文化瑰宝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。
生活就像一面镜子,你对它笑,它就对你笑;你对它哭,它就对你哭。自强不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:遇到困难时不退缩,面对挑战时不畏惧,取得成绩时不骄傲。它是小草在石缝中生长的韧劲,是河流在山谷中奔涌的执着,是雄鹰在天空中翱翔的勇气。
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,每一份光鲜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付出。就像蝴蝶破茧而出,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才能展翅高飞;就像珍珠的形成,必须经过沙粒的磨砺才能光彩夺目。自强不息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 “茧”,看似束缚,实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;就是我们生命中的 “沙粒”,虽然带来痛苦,却能成就最终的璀璨。
日子再难,也得自己挣出光来。这光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在一次次坚持中点亮的;这路不是别人铺的,而是自己在一步步前行中踩出来的。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风雨中保持自强不息的勇气,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不平凡的人生,因为最好的风景,永远在前方等待着那些愿意为自己奔跑的人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日子再难,也得自己挣出光来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1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