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风裹挟着热浪掠过华北平原,田埂上的裂缝像大地皲裂的手掌,贪婪地伸向天空。王老汉蹲在自家麦田边,指节摩挲着枯黄的麦穗,麦芒扎得手心生疼,却远不及心口的焦灼。这是他记忆中最漫长的旱季,整整七十天未曾见过像样的降水,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盘踞了一个月,连村口百年的老槐树都落尽了叶子,枝桠像枯瘦的手指指向灰蒙的苍穹。
清晨五点,东方刚泛起鱼肚白,王老汉就扛着锄头下地了。露水早已成为奢侈的回忆,脚下的土地硬得像块铁板,锄头落下只留下浅浅的白痕。他沿着田垄慢慢走着,每一株麦苗都低着头,原本饱满的麦穗干瘪得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。邻村的李婶挎着篮子从田埂路过,篮子里盛着刚从井里吊上来的水,要浇给那几分地的蔬菜。“老王,今儿看云色有点不一样呢。” 李婶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期盼,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天边。
王老汉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铅灰色的云层正在天际线集结,不像往日那般轻薄易散。他眯起眼睛仔细辨认,那些云朵边缘泛着暗青色,沉甸甸地压在远处的树梢上,空气似乎也比往日湿润了些,鼻腔里不再是灼人的干燥。这种细微的变化让他心头一动,连忙掏出手机翻看天气预报 —— 屏幕上那个小小的雨滴图标旁,终于标注了 60% 的降水概率,这是一个月来最乐观的预报。
晌午时分,热风突然变得滞重起来。树梢纹丝不动,蝉鸣声却莫名低哑了许多,平日里聒噪的麻雀躲进了屋檐下,连最耐旱的马齿苋都垂下了叶片。王老汉坐在地头的老槐树下,草帽盖在脸上,耳朵却捕捉着空气中每一丝异常的声响。泥土的腥气里混进了一丝湿润的气息,像是远处河流的味道,这种久违的气息让他想起年轻时麦收后的第一场透雨,想起雨水打在麦垛上的沙沙声。
突然,一阵风毫无征兆地卷过田野,吹得草帽从脸上滑落。王老汉抬头的瞬间,看见天边的云层正在剧烈翻涌,原本灰蒙的天空被撕开一道暗黑色的口子,豆大的雨点毫无预警地砸落下来。第一滴雨落在他的手背上,冰凉的触感让他猛地一颤,随即第二滴、第三滴…… 雨点越来越密集,打在干涸的土地上发出 “噼啪” 的声响,溅起细小的烟尘。
“下雨了!真的下雨了!” 王老汉猛地站起身,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衣衫。他张开双臂,像个孩子般在田埂上奔跑,脚下的土地在雨水的浸润下渐渐变软,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芬芳。远处传来村民们的欢呼,有人敲响了村口的铜锣,清脆的声响在雨幕中格外嘹亮。李婶举着塑料布在菜地里奔跑,却故意放慢脚步,让雨水尽情打湿她的头发和衣衫,脸上的皱纹在雨水的冲刷下舒展开来。
最初的雨点稀疏而沉重,砸在干裂的土地上,立刻被饥渴的泥土吞没,只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圆点。但云层似乎有着无穷的储备,雨点越来越密,渐渐织成一张灰蒙蒙的雨网,将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其中。王老汉蹲下身,看着雨滴落在麦田里,那些蜷缩的麦苗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,叶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起来,枯黄的颜色中隐隐透出绿意。
雨水顺着田埂汇成细流,沿着龟裂的缝隙渗透下去,发出 “滋滋” 的声响,像是大地在贪婪地吮吸。王老汉伸手触摸那些水流,冰凉的雨水顺着指缝流淌,带着一丝甘甜的味道。他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,久旱后的第一茬雨水是甜的,能让枯木逢春。此刻掌心的湿润,确实带着一种久违的清甜,洗去了多日来的焦灼与疲惫。
午后三点,雨势渐大,天地间白茫茫一片。远处的村庄隐在雨幕中,只露出模糊的轮廓,屋顶升起的炊烟在雨中迅速消散。王老汉回家披上雨衣,扛着铁锹去疏通排水沟。雨水已经在低洼处积起浅浅的水洼,几只青蛙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,在水洼里欢快地跳跃。他忽然想起开春时育的那批秧苗,因为干旱移栽后几乎全蔫了,此刻定在田里痛快地喝水吧。
路过村头的机井房,看见村支书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检查抽水设备。“老王,这下可把大家伙儿救了!” 村支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笑容里满是释然,“县气象局说这雨能下透,最少持续到后半夜。” 机井旁的压力表指针早已降到警戒线以下,这些天全村人轮流用水,每家每户限量供应,连洗衣机都成了摆设。现在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慢回升,井水在雨水的补给下渐渐充盈起来。
雨幕中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,几个半大的孩子光着脚丫在水洼里奔跑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角,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。最调皮的小宝举着塑料盆在雨中接水,盆底的水珠汇聚成溪流,顺着指缝流淌。他们的母亲站在屋檐下,嘴上嗔怪着 “当心着凉”,眼里却满是笑意,手里早已备好干净的毛巾和姜汤。
傍晚时分,雨势渐渐平缓,变成了细密的雨丝。王老汉披着雨衣再次来到麦田,手电筒的光柱穿过雨幕,照亮了焕然一新的田野。泥土吸饱了水分,呈现出深褐色的油光,麦苗们挺直了腰杆,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,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。他轻轻拨开麦穗,惊喜地发现麦粒竟然有了些许饱满的迹象,原本断裂的麦芒重新焕发生机。
田埂边的蒲公英喝足了雨水,撑起了白色的绒球,风一吹便带着种子飞向远方。几只蜗牛背着湿漉漉的壳,在翠绿的草叶上缓缓爬行,留下银色的轨迹。王老汉深吸一口气,湿润的空气里混杂着泥土、青草和麦香,这是属于生命复苏的气息,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心安。
夜幕降临后,雨声渐渐变成了轻柔的呢喃。王老汉坐在屋檐下,听着雨水敲打瓦片的声音,像是大自然的催眠曲。电视里正在播放天气预报,主播用欣慰的语气宣布,这场甘霖将覆盖整个干旱区域,累计降水量可达 50 毫米以上,有效缓解旱情。窗外的路灯下,雨丝如银线般飘落,在地面织成一片闪烁的光网。
凌晨时分,雨终于停了。东方泛起鱼肚白,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。王老汉推开房门,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,带着雨后特有的湿润与甘甜。远处的田野在晨光中舒展着腰身,翠绿的波浪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,昨夜还枯黄的麦田此刻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村口的老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,叶片上滚动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。
田埂上已经有了早起的村民,大家互相打着招呼,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。李婶挎着篮子,里面装满了水灵灵的青菜,叶片上还挂着水珠。“老王,你看这黄瓜,一夜之间长了半寸!” 她举起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几个孩子在田埂边追逐嬉戏,踩着水洼发出清脆的笑声,惊起几只在草丛中栖息的麻雀。
王老汉走到自家麦田边,蹲下身轻轻抚摸着麦穗。经过雨水的滋养,麦穗重新变得饱满,麦芒上挂着晶莹的露珠,在晨光中闪烁。他摘下一粒麦子放在嘴里咀嚼,清甜的汁液在口腔中弥漫开来。远处的拖拉机开始轰鸣,村民们趁着土壤湿润开始播种晚稻,犁铧翻起的泥土散发着芬芳,播撒的种子在湿润的土地里孕育着新的希望。
村头的广播里响起了欢快的歌曲,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田野上,给翠绿的麦苗镀上了一层金边。王老汉站起身,望着这片重获生机的土地,眼角有些湿润。这场迟来的甘霖不仅滋润了干涸的田野,更抚慰了人们焦灼的心灵。在与干旱抗争的七十天里,他们从未放弃过希望,就像那些深埋在土里的种子,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,也始终孕育着生命的力量。
屋檐下的燕子开始筑巢,衔来带着湿气的泥土;池塘里的荷叶舒展着圆盘,托起晶莹的水珠;路边的野花在雨水的滋养下竞相绽放,红的、黄的、紫的,点缀在翠绿的草丛中。整个村庄都在这场甘霖的洗礼中苏醒过来,每一片叶子都舒展着喜悦,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机,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。
王老汉知道,这场雨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在这片经历过干旱与甘霖的土地上,生命将以更顽强的姿态生长,就像那些在风雨中重新挺立的麦苗,终将在金秋时节结出饱满的果实。而这段与干旱抗争的记忆,会像田埂上的露珠,在岁月的阳光下闪耀,提醒着人们珍惜每一滴雨水,敬畏每一次生命的轮回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真实性请自行鉴别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侵权等情况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甘霖破晓:一场迟来的生命礼赞 https://www.zentong.com/a/p/1751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