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朝伟居然是个社恐!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“社交恐惧症”?-梁朝伟为什么会社恐
社恐不管多少岁依旧是【社恐】!
电影节这几天,60岁的梁朝伟“社恐”似乎又犯了。
只见他面对粉丝记者,无所适从地抓着手心,眼睛不知道要往哪边瞟。
仿佛在说: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,我该看哪里?我该干什么?
他曾在鲁豫的采访上说:害怕被人群关注,感觉自己就像是动物园里面的动物;站在台上永远都觉得别扭,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干些什么。
这就是作为社恐,每天都在经历的痛楚:
一当众讲话就紧张,说话时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;
不爱接电话,能文字交流,绝不打电话;
看到熟人就绕道走,不想打招呼;
跟一群人待在一起,除了低头刷手机,不知道做什么;
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,怕不被喜欢。
如果你在社交中也会感到恐惧,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。
什么是社恐?
社交恐惧症,也被称为社交焦虑症/社交障碍(Social Anxiety Disorder,简称SAD),是一种以社交场合中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焦虑症。
核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社交场合、公众面前可能出丑或陷入尴尬的场景,通常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、工作。它已经成为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,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!现代社会社恐越来越普遍,造成社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
为什么会社恐?
除去基因、神经递质等生物层面的影响因素外,社交恐惧症的主要成因是以下几个方面:
1.原生家庭
亲子关系,是人最早的社会关系。
童年对梁朝伟的影响很大,父亲沉迷于赌博喝酒,对家里不闻不问。
父母吵架时,梁朝伟就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,怀疑自己:“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,所以大家才都不喜欢我?”
10岁时,父亲一走了之,再也没有回来。那时起,他放学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,就是先躲进洗手间,对着镜子跟自己讲话。
几年之后,他只能退学打工,贴补家用,越来越沉默寡言,不跟人接触。
从小缺乏安全感,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自我价值感很低。
投射到成年时期和他人的关系中就是社恐,不愿意跟人交往,因为害怕敞开心扉后不被他人接受,干脆自我隐藏。
精神分析理论认为:早期的创伤,比如情感忽视、家庭暴力等经历,让孩子有不安全感、不喜爱感或不受重视感,就用迎合、对抗或远离人群的方式应对。
2.行为强化
行为主义认为:社交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,与社交情境中的刺激和恐惧事件紧密相关。行为一旦受到强化或奖励,对恐惧刺激的回避就成了习得性反应,并通过负强化而使个体感到持续的恐惧。
什么意思呢?如果你第一次在台上唱歌,受到了打击,连续几次这样,你就会对上台产生恐惧。
其他行为也同理。
3.心理需求
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:爱与尊重的需要未被满足,容易导致个体缺乏归属感,进而使个体产生社交焦虑。
4.信息加工偏差
社恐对于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偏差,他们把社会环境的压力看得很严重,容易产生焦虑情绪。一旦外界的负面评价证实了自己的想法,焦虑、害怕他人的评价、逃避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。这种害怕外界评价的行为被称为“评价恐惧”。社恐的形成原因很多,关键要看每个人的情况。
如何改善社恐?
1.做心理测试,确定社恐成因
上文所说,每个人的社恐成因都是不一样的,第一步就是通过专业心理测试,找到问题所在。
现在,纳本心理的社恐测评面向全国开展优惠活动,原价300元的测评套餐,现在只要29.9元。29.9套餐包含:1V1测评+全面评估报告+专业讲解,限额30份,先到先得!
2.心理干预
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心理干预。
(1)认知行为治疗
包括四个组成部分,暴露、运用放松技术、社交技能训练、认知调整。让患者暴露在害怕的社交情境中,让患者适应此环境从而减轻再度遇到社交情境时的恐慌和焦虑程度。
(2)森田疗法
主张将焦虑等负性情绪感受正常化,承认其真实存在,不可避免。以生活中常做的事情作为实践内容,改善患者与焦虑共存的感受、对社交焦虑的认知与感受,调整心态。
严重的社恐极其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,无论是你想提升人际交往能力,还是提升认知更好地成长,完全可以依靠心理测评以及心理干预,来改善社恐的症状。
愿每个社恐人都能得到理解共情,发挥自己的优势,以积极的心态成长!